高血壓迷思

– 以下內容經 何國棟醫生 審校

正常的血壓能為血管帶來動力,讓血液得以正常流動,以便輸送氧氣及養份給身體各器官所需。但如血壓持續異常高水平,可導致心、腦及腎臟的主要血管產生病變,以致功能受損,因此高血壓絕不能輕視,加上近年高血壓患者有年化趨勢,大家更要趁早防範於未然。

 

血壓是指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血管所加諸血管壁的壓力。心臟收縮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或「上壓」,心臟舒張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或「下壓」。量度壓力以毫米水銀柱(mmHg)為單位,自2017年底,美國心臟學學院 (ACC) 及美國心臟協會(AHA)收緊了高血壓的定義,由原本上、下壓達140/90mmHg屬高血壓,下調至130/80mmHg。雖然新標準導致有更多人被界定為早期高血壓,但醫學界認為這最新指引,同時可令更多市民盡早提高警覺,以便有更多時間調節生活方式,以改善血壓狀況,預防併發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可致損害心腦腎
高血壓可致損害心腦腎

情緒憤怒、傷口發炎疼痛及發燒等這類情況下均會引致血壓暫時飆高,這是身體正常反應。但如持續處於異常高血壓的狀態,就不能置之不理,建議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診斷。

 

高血壓一般沒有病徵,大多數檢查時才發現,甚至出現併發症後才察覺。高血壓如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或控制不如理想,主要器官的血管會出現病變及炎症,其至併發症,足以威脅性命,例如冠心病及其他周邊血管阻塞,或誘發出血性或缺血性(即阻塞性)的腦中風等。另外,不能忽視的是腎臟血管也可因受高血壓影響而會造成腎衰竭。當腎功能受損時,體內多餘的鹽分、水分不能有效被排走而積聚在身體內又會令血壓升高,造成惡性循環。

有高血壓必定要食藥嗎 ?
有高血壓必定要食藥嗎 ?

那麼當血壓高達新指標130/80mmHg時,是否一定要服用藥物 ? 其實決定藥物治療之前,醫生會先評估患者的血壓狀況有沒有改善空間,如屬早期高血壓,大多可先調節飲食及生活習慣,以改善常見的高血壓高危因素,包括摒棄不良飲食習慣,改為奉行低脂低鈉低糖及高纖的健康均衡飲食,並且戒煙減少飲酒,及定期做適量的運動。不過,如發現調節生活方式後,血壓仍持續在異常高水平,則有可能關乎先天原因或由於其他疾病而導致,屆時醫生會考慮服藥及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案。

內分泌疾患可導致年輕人患高血壓
內分泌疾患可導致年輕人患高血壓

香港約有四分一至三分一65歲及以上的人患有高血壓,多源於血管老化因素。近年臨床上也見患者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傳統高危因素,以及工作和生活壓力之外,女性如果服用荷爾蒙藥、避孕藥、或因經痛而需服用一些止痛藥,也可能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此外,內分泌疾患也有機會導致年輕男女患上高血壓,當中主要涉及皮質醇(Cortisol)、腎上腺素(Adrenaline)及腎素(Renin)這三種人體荷爾蒙,原本身體可自行製造及調節,但當病患的腎上腺出現異常增生或有良性瘤,就會令腎上腺素分泌過多而造成高血壓,針對這情況,患者除了服食降血壓藥之外,更須同時接受相應的內分泌病患治療,包括有機會要做手術切除良性瘤。

預防高血壓 運動和改善生活方式不可缺
預防高血壓 運動和改善生活方式不可缺

坊間防高血壓秘方多,卻大多仍未有醫學研究數據支持。要預防高血壓,建議可從日常生活養成良好習慣,例如飲食方面避免高鹽份食物,要保持低鈉,建議每日食用少於2000毫克 (一茶匙)。此外,建議每星期進行90至 150 分鐘的帶氧或動態阻力運動,運動時當有些氣喘、心跳及出汗情況,即代表進入帶氧運動狀態,運動後全身血管擴張然後得以放鬆,是長遠幫助降血壓的有效方法之一。至於減輕日常壓力,除了可做運動,也可嘗試一些令情緒得以舒緩或渲洩的活動。持之以恆運動及改善生活方式,大約可降血壓10至15度,令患者用藥依賴減少。

「踎低起身見頭暈」 低血壓也不能忽視
「踎低起身見頭暈」 低血壓也不能忽視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血壓低也不能忽視。上壓如果低於90mmHg及下壓低於60mmHg 即為低血壓,低血壓的成因包括失血、缺水、藥物副作用及內分泌失調等,必須尋求醫生協助。至於俗語所說的「踎低起身見頭暈」,亦屬低血壓的常見症狀,源於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出問題,以致不能及時因應身體姿勢轉變通知周邊血管收縮,令血液集中於下身,導致腦部供血血壓不足,所以起身時容易出現頭暈。要改善此種低血壓的情況,建議平日放慢起身動作,運動後注意補充水份及鹽分。如果情況持續及嚴重,就有需要尋求醫生進一步診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