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是輸送及引流膽汁到腸道以助消化食物的唯一通道。當膽管出現阻塞,就容易誘發細菌感染,導致急性膽管炎,惡化時更可能出現膿毒,當細菌走入血液更可造成可致命的敗血症。由於膽管炎病況可在短促時間內急轉直下,因此屬嚴重急症,須即時入院作緊急醫治。
急性膽管炎「出事」位置,主要在總膽管(common bile duct)一帶。總膽管位於肝臟下方,由膽囊管(cystic duct)和總肝管(common hepatic duct)聚合而成。總膽管最末端兩公分連接「壺腹」並同時接通胰管及十二指腸,以匯集胰臟分泌的消化液及肝臟產生的膽汁,繼而再流入十二指腸來幫助完成消化食物的程序。(會向編輯反映可否配以相關圖片)
大家可能會問膽管如何會受阻塞?臨床上主要源於膽石以及膽管狹窄兩大成因。
當患者本身有膽石,每次膽囊擠出膽汁時,就可能同時流出一些小膽石,並隨日子撐大了只得1至2mm闊度的膽囊管,導致更多更大的膽石容易流過並卡在總膽管,造成閉塞,同時滋長了細菌而發炎。另一方面,當膽囊內充斥較大顆的膽石,每次就要加大力度收縮來擠膽汁,日子有功令膽囊鍛練出厚實的肌肉而「變大隻咗」,但亦同時更易引發膽囊發炎,兼且有可能黏連膽管,令到總膽管受細菌感染。
至於膽管狹窄的情況,相對常見的有因膽管道、胰臟或十二指腸腫瘤而令膽管狹窄;而相對罕見的則包括:沒有潛在腫瘤影響的良性膽管變窄,以及手術損傷或膽管結構改變而變窄。
除了因阻塞而致細菌感染發病,感染肝臟和膽管的寄生蟲也可導致急性膽管炎。
臨床上,急性膽管炎好發於50歲以上人士,超過7成患者起初會有右上腹疼痛、發高燒和黃疸這三大典型症狀,惟有時未必全部-同出現。
膽總管閉塞的上腹疼痛跟生膽石-樣,常見於進食後1至2小時內發作,相反-般胃痛多是餐前感疼痛。有些患者未必在餐後感到上腹痛,反而是心窩與肚臍之間位置有脹悶感,又或翳悶和痛感反射到右肩胛骨位置。
此外,年長患者尤其危險,因他們可以沒有以上症狀而直接出現心跳加速、低血壓症,甚至敗血症休克,可造成多個器官衰竭。
診斷急性膽管炎包括驗血、超聲波及造影掃描檢測。治療須分秒必爭,務求及時可阻止惡化致敗血症。
醫生會先用抗生素控制細菌發炎,再按病情需要進行俗稱「通膽管」的醫療程序,舒緩膽管閉塞。舒緩膽管閉塞的方法大致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亦是首選的放法,是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又稱「膽管鏡」,進行膽管引流、置放支架或其他打通閉塞的方法;當第一種方法不成功或不適用時,可考慮使用經皮膚經肝膽管引流術(PTCD),主要利用超聲波及X光定位協助膽管引流。而第三種就是用外科手術的方法,直接打開膽總管作引流程序,此方法風險高,一般用於以上兩種方法皆不適合或不成功的病者。另為防炎症復發,有需要或可經評估身體狀況後,應該考慮做手術切除膽囊。
最後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洗腎人士及免疫力較低的慢性病患者,如果本身兼患有膽石,引發膽管嚴重發炎的風險會較常人高。因此,建議咨詢醫生意見作緊密監察。患者亦要留意自己當經常飯後感右上腹或右肩背疼痛、脹悶;又或久不久見小便呈普洱茶色但喝水後即回復正常等狀況,有可能是膽石惡化的徵兆,須及早求醫檢測,減低併發急性膽管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