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科何國棟醫生:血管阻塞等於馬上手術?了解「通波仔」與預防之道!
「通波仔」是常見的心臟微創手術,採用局部麻醉,經導管將氣囊及支架置入血管,以打開收窄或阻塞的血管,恢復心肌供血,無需開胸,風險較低且恢復快。
根據國際心臟學會指引,當血管阻塞超過70%,或左主冠狀動脈或左前降支近端阻塞超過50%,或患者運動時出現心絞痛、氣促、運動量減少、心臟衰竭等症狀,便需進行通波仔。若阻塞程度較輕、無明顯病徵,可先以藥物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水平以穩定病情。
高危族群如吸煙、三高或有心臟病家族史者,應及早接受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心臟血管電腦掃描,及心臟導管檢查造影等檢查。
預更勝治療,保持不抽煙、健康飲食、恆常運動及控制體重,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關鍵。通波仔雖能及時改善血管阻塞、降低心臟病發風險,但術後仍需長期管理健康,以防血管再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