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九牛二虎」地給力予照顧者

– 以下內容經 劉國光醫生 審校
要「九牛二虎」地給力予照顧者

兩年前,我在一間私家醫院內開設「記憶診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情。卻意外發現社區對認知障礙症的需求真的是那麼大。更令我動容的是家屬們那一張張惶恐的面容和自責的神情。這令到醫者的我很是難過,我於是往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為家屬給予「正能量」,因為我很清楚地知道,只有家屬有正能量時,患上認知障礙症的「腦友記」才有希望。假如家屬沒有「正能量」,即使是給予更好的藥物,對患上認知障礙症的「腦友記」來說也是徒然。

 

在這兩年中,我發覺有兩個概念是經常在照顧者心中的。第一是自責,第二是過分倚重藥物。要知道,人是一個向前的個體,時間和生命只會向後移,而生命是沒有第二次的,生命中所有選擇,都只能選一次。自責是沒有用的,是徒勞的,唯一的辦法是抓緊現在,放眼將來。很奇怪,病人和家屬是很願意聽醫生的規勸的(所以醫生們一定要把說話講完)。

 

第二是治療,要知道認知障礙症到現在為止是不能治癒的。而假如能夠穩定病情令病情不要惡化得太快,那就已經很好了。一般來說,治療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而大抵來說,藥物治療佔了治療成效的三成,而非藥物治療(即認知訓練,或行為治療)就佔治療成效的七成。換一句話說,認知訓練的功效往往比藥物來得更重要。

 

有一次,一位太太和她的先生一起來。他們是一對很成功的中產人士,子女事業有成,已經成家立室,並且已經遷出原居。先生過了退休年紀,生活的步伐慢了下來,留在家的時間多了,家人才「突然」發覺他很多事不對勁了。人物、時間、地點經常忘記,以往非常好的「數口」,現在連基本的算術也不會,加上以往沒有甚麼嗜好,所以現在便整天悶坐在家中。這才「被發覺」有異樣,才有機會看醫生和被診斷出有「認知障礙症」。

 

急促的步伐並不一定是進步。有些時候,慢下來關懷一下身邊的人是好的,也是福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