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慎防病从口入

– 以下内容经 刘启基医生 审校

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单在2019年食安中心便接获近200宗较大型中毒事故,涉及逾800人。有时家居亦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例如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火锅、海产类及贝壳类食物,轻微患者可能会产生饱滞的感觉,严重时更可引致腹痛、腹泻和呕吐,甚至排出血便及发烧。

 

一般来说,食物中毒可以分为感染性及毒素性,前者主要是进食含有细菌或病毒的食物后所致,常见元凶多为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而本身食物带有大量细菌或病毒。至于感染性食物中毒除了可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上或进入人体肠道后繁殖以外,亦可在食物上产生毒素,以致人体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而毒素型食物中毒偶然也会在本地出现,例如鸡泡鱼、野生毒磨菇、海芋及深海珊瑚鱼的雪卡毒素中毒等等。

 

感染性食物中毒后出现上吐下泻时,如轻微情况下毋须过分忧虑,尽量避免胡乱服用药物,尤其避免使用止泻药,因止泻药可能导致坏食性肠炎及麻痹性肠梗阻。但长期病患者、长者、儿童及孕妇若出现食物中毒病征,又或病情严重例如发烧、退水症状、大便带血等,则应尽早到诊所或急症室求医。

 

医生可以针对病人的情况采取适切的舒缓及支持性治疗。以呕吐及腹泻为例,患者可以少吃少喝多餐,进食方面以粥类为佳,以达致补充充足水份、营养及电解质(即钠及钾类)。口服补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冲剂是一种肠胃炎专用补充剂,含有葡萄糖、钠、钾及柠檬酸钠。若呕吐仍然持续及严重,医生可提供口服或注射型止呕吐药物,但要注意部份类别的止呕药不适合所有年鹷层人士,例如氯丙嗪(Prochlorperazine)或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可令小童及青少年服药后产生急性眼肌(oculogyric crisis)及肌力障碍反应(Acute dystonic reaction) 的不良反应。而较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缺失,导致乏力、虚脱,甚至发烧等征状,可由急症室或病房内提供静脉注射液,即俗称“吊盐水”。

 

至于腹泻问题,假如病人腹部严重疼痛,可用暖毛巾放在腹部帮助纾缓,而医生也可处方肠胃道专用的止痛药以减低病人腹痛楚,同时亦会处方含益生菌的药物,抑制体内的不良细菌,和抑制细菌在肠内生长。此外,医生亦可能处方吸附细菌或病毒药物,抗生素等等,以帮助患者康复。

 

预防更胜于治疗,要避免病从口入,首先要做精明的消费者,选购食材时应光顾信誉良好的店铺,并留意食材的来源地。处理及储存食材的过程要保持清洁,例如生和熟的食物分开处理,并要彻底加热和煮熟后才好食用,而进食前当然要洁手。

 

最后提醒市民要维持食物在安全温度,不使用的生食材应立即放入雪柜,而剩下的热食则应尽快冷却,然后放入雪柜保存,以减少细菌滋长。避免食物在雪柜储存太久,过度重复翻热食物,及不可放置食物在保温瓶内进行长时间保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