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oviruses in Children (Chinese version only)

– The information has been reviewed by Dr. Ng Wing Keung Anthony

由於腸病毒和腸胃炎均有一個「腸」字,讓家長容易誤會兩者有關聯,其實它們大有不同。腸病毒其實是手足口病、紅眼症、小兒麻痺症的「元兇」!它的種類十分多樣,可能對人體不造成任何影響,但亦有機會引起嚴重疾病,今期由專家帶大家認識腸病毒吧!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Enterovirus)是一種可以在我們的消化道繁殖的RNA病毒,它涵蓋的種類十分廣泛,包括不同類型的柯薩奇病毒、伊科病毒 (Echoviruses)及可引起小兒麻痺症的脊髓灰質炎病毒。近十幾年出現的EV71因為可引起較嚴重的併發症,所以特別受到關注。不同種類的腸病毒擁有相近的特性,除了形態結構相似,它們可以在腸道、呼吸道繁殖,包括口腔、腸粘膜、大腸、小腸、淋巴組織等位置,而口腔和大便當中的病毒濃度最高。腸病毒的變異速度很快,經常會繁殖出新品種,並影響身體的神經線。腸病毒一般活躍於春夏季節。

 

腸病毒腸胃炎大不同

很多人會將腸病毒和腸胃炎混淆,認為兩者有所關聯。伍醫生表示,腸胃炎的典型症狀是腹瀉、發燒,可以由輪狀病毒等引起,而腸病毒雖然能在大便驗出病毒,但腸病毒患者的典型症狀並不是腹瀉。

 

分泌物可傳播

腸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至5日,雖然此時未顯現症狀,但已經具備傳染性,。腸病毒可以透過任何分泌物傳播,包括大便、唾液、眼淚、汗液等,接觸大便的幼兒紙尿片及衣物亦有傳染性;病毒亦有可能附著在物件表面,然後透過觸摸沾上。由於病毒在環境中能持久存活,所以要杜絕傳播並不容易。

 

特殊症候群症狀明顯

很多病人在感染腸病毒後並沒有任何症狀,身體自行恢復而不自知,但卻可傳染其他人。不少病人只出現喉嚨痛、發燒等與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或類似感冒的症狀,臨床無法診斷,只能透過檢測才能辨認。當腸病毒引起一些比較特殊症候群,又或出現社區爆發時,醫生便可臨床診斷出來。例如手足口病,便是一種由腸病毒引起的疾病,開始時只是發高燒,幾天後才出現紅疹,主要分佈在手、腳、及嘴邊,開始時是小點狀的紅疹很快便化作水泡,在口腔內又出現潰瘍,引致吞噬困難。紅眼症亦是可由腸病毒引起感染者眼膜通紅,嚴重的可以出血及引起角膜炎。

 

可產生嚴重併發症

除了手足口病、紅眼病等流行疾病,腸病毒還有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腦膜炎及心肌炎。若幼兒感染腸病毒後出現頭痛、神志不清的症狀,又或出現氣促、心跳紊亂嘔吐不停等,都可能是出現併發症的先兆。

 

搓手液不能預防腸病毒

伍醫生指出,完全杜絕腸病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只有針對小兒麻痺症的疫苗可以預防脊髓灰質炎病毒;而針對EV71的疫苗目前只有中國內地提供,香港與西方國家尚未推行。不過輕微的腸病毒不會引起嚴重的情況,若發現嚴重的個案,學校會停課兩周進行大清潔。為了避免腸病毒的傳播,幼兒必須勤洗手,幼稚園要定時清潔玩具,而且用漂白水清潔校園環境。若幼兒出現症狀,應留在家中,切勿前往學校。。伍醫生提醒,酒精搓手液並不能殺死腸病毒,因此用酒精搓手液洗手以及用酒精清潔環境對預防腸病毒無效,要減低傳播只有多洗手保持清潔

 

症狀治療與控制併發症

若幼兒感染腸病毒後,出現了發燒、大量口腔潰瘍、手腳出疹、紅眼的症狀,醫生一般會採用藥物紓緩病徵。家長要多為孩子補充水份,避免進食乾的食物,例如花生、餅乾、薯片等。如果口腔潰瘍和發燒影響了幼兒進食,引起脫水情況,便可能要住院治理。。除了紓緩幼兒症狀,更重要的是控制嚴重併發症的出現。患者的症狀消失後,大便當中仍然會帶有腸病毒,可以維持2至3個月不等,所以要時常保持清潔衞生,才可減低腸病毒的傳播。

Close